点赞!商标业务呼和浩特受理窗口创新服务助企兴产 激发商标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4-22 10:25:58 来源: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点击量:
2025年4月18日,武川县哈拉合少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武川县三喜旺种植专业合作社满怀感激之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呼和浩特受理窗口赠送一面书写着“心系三农解民忧 商标护航兴产业 服务周到暖人心 业务精湛效率高”的锦旗,以此感谢窗口工作人员为合作社在商标业务办理过程中提供的名称检索、风险预警、材料指导及证书申领等全流程优质服务。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呼和浩特受理窗口,自2017年3月1日正式成立以来,持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始终以高效、便捷、创新的服务理念,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迅速成长为内蒙古自治区商标服务的重要枢纽。
业务拓展:从单一到全链条的跨越
服务事项逐步增加。窗口设立之初,仅提供商标注册申请服务。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 2018年11月1日作为全国试点窗口,率先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新增商标变更、转让、续展、许可备案等后续业务,同年商标局授权窗口开通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服务。窗口服务能力从“单一环节”向“全生命周期”的全面升级,形成了涵盖商标注册、变更、转让、续展及质押融资的全链条业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商标服务解决方案。
服务流程持续优化。窗口推行“首问负责制”,商标业务从材料受理到业务提交,均安排专人进行全程“一对一”跟踪服务,明确各环节责任归属的同时,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升级,在保障服务精准化办理的基础上,使商标申请时效提升30%以上,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窗口自成立以来,累计受理各类商标业务达13165件,其中新申请7912件,后续业务5253件。2025年,窗口业务受理依旧保持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商标业务622件,新申请356件,后续业务266件。
示范引领:塑造业务标杆 实现跨地区办理
窗口于2019年1月依托“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多元化服务模式,实现商标申请网上受理,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向申请人实时反馈进度、进行业务指导,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办事少跑腿”。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窗口服务范围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国通办”,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与覆盖面。
凭借专业高效的服务,依托“网上办”平台,窗口破除了服务地域的壁垒,通过商标申请主体之间相互推荐,异地企业慕名而来,服务对象从呼和浩特本市扩展至自治区的其他盟市,并进一步辐射到国内其他城市和京津冀、长三角、青藏高原等区域,提升了首府的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2024年,异地企业在窗口办理各类业务共计277件,占窗口总申请量的15%。
创新实践:助企兴业 服务商标品牌共融发展
商标既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窗口充分利用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品牌指导站的契机,配置懂商标、会设计的专业工作人员,秉承服务产业、服务区域发展的理念,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品牌经济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面向首府重点企业及公共服务领域,窗口提供定制化商标规划指导服务,已成功参与并指导完成包括自治区国土厅“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组合商标、内蒙古大数据管理局“云上北疆”商标、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图形商标、城市展示中心图形商标以及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汉字商标等多项商标在内的申请工作,目前这些商标均已正式投入使用,逐步发挥品牌效益、提升品牌价值。
面向“三农”领域,窗口坚持“融合强农”、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申请主体提供名称检索、风险预警、材料指导及证书申领商标等全链条服务,同时主动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调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特色农作物与人文资源禀赋,精准开展本土优势产业挖掘及商标布局建议指导,打通助农品牌培育“最后一公里”,有力推动区域农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质押融资:银企对接+绿色通道 破解融资难题
在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业务方面,窗口主动靠前服务,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融资政策宣讲会等活动,搭建跨区域服务桥梁。针对企业需求,协调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受理大厅开通“绿色通道”,实现质押融资业务快速办理。自开通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业务以来,窗口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94件,涉及出质商标1143枚,担保债权数额达14.06亿元,2025年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5件,涉及出质商标25枚,担保债权数额6230万元,有效缓解实体经济资金压力,为企业良性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呼和浩特受理窗口将继续坚持以“创新服务地方、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积极推行“全周期+双轨制+全国通办”服务模式,紧密围绕广大经营主体、市场主体需求,着力提升商标业务服务能力和区域品牌效应,为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助力首府经济腾飞贡献更多力量!